前陣子一位客戶來找我,問了一些煩惱他許久的問題:「我想把房子提早分配給小孩,這樣以後也比較不會吵架,可是怎麼做才不會被課一堆稅?」
這個問題,不只是一間房子要怎麼過戶而已,裡面牽扯到稅金、法律風險、家族關係、甚至未來的房地合一稅!
今天這篇文,就來跟大家聊聊——
「把不動產留給小孩,到底該用贈與?繼承?還是買賣?」
我們會從生活的角度說明、從專業的角度分析,幫你一次看懂傳承三部曲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傳承方式總共有三種:你知道差在哪嗎?
當我們想把房子或土地交給子女名下,基本上有三條路可以走:
1. 生前贈與
在你還在世的時候,把房子或土地直接過給小孩。
2. 過世後繼承
等到百年之後,小孩依法繼承所有資產。
3. 用買賣名義轉讓
表面上小孩「買」你的房子,實際上是你給他資產轉移的機會。
乍看之下,三條路都能達到「房子換到小孩名下」的結果,但實際在操作上,每一條路的稅金成本、法律風險都不一樣!
可點選上方圖面連結,參考財政部案例分享。
一、【贈與】省事但可能「最貴」,要注意這幾點!
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方式,就是直接把房子贈與給小孩,想說這樣快又直接,但這方式其實隱藏很多「地雷」。
優點:
自己還在世時可主動安排
可分年贈與,運用每年免稅額。(個人為244萬/年)
缺點:
超過免稅額就要課贈與稅(最高20%)
要繳契稅與土地增值稅(如果分年贈與需要一直負擔契稅&代書費等)
小孩日後轉賣房子會被課重的房地合一稅(因成本非常低以贈與時間計算)
小提醒:
贈與時是用「公告現值」來算,不是你認為的市價;而未來小孩賣房時,是用「實價」來課稅,等於用實際成交價-公告價金*房地合一稅最高45%,中間落差大,就容易被課重稅!
二、【繼承】最單純但要「等時間來安排」
如果不急著轉移房產,等未來百年之後再讓子女繼承,這也是一種選擇。
優點:
不用繳贈與稅
土地可申請不課土地增值稅
房屋不用繳契稅
不需要移動現金
缺點:
超過1333萬的總遺產要繳遺產稅
無法事先分配,容易引起繼承糾紛。
小提醒:
如果你有多間房產+股票+現金,資產加總超過1333萬,就要開始規劃,否則繼承人未來得繳一大筆遺產稅!
三、【買賣】真的比較省稅!但有沒有用對方法?
常常有人在說用「買賣」方式,小孩未來賣房可以用較高的房屋取得成本來抵稅,就會想用這方式「偷偷傳承」。這個方法理論上沒錯,但國稅局也不是省油的燈唷!
優點:
小孩取得成本貼近市價,未來賣掉稅金也不會太多。(這個意思是因為房地合一稅2.0計算方式為售屋價格-取得成本*房地合一稅最高45%,若取得成本越低那稅金就會越重,當然如果持有的越久或是有入戶籍申請自用,那也可以使用滿6年400萬免稅額或者是重購退稅等節稅方案。)
缺點:
要繳契稅、土地增值稅、登記費等。(但每次買賣只需要繳一次)
若被認定為「假買賣真贈與」→ 補稅+罰款
小孩要有實際付款證明(貸款或現金來源,但不得為增貸金源。)
小提醒:
若小孩沒有穩定收入、沒有資金流動證明、價格偏離市價太多,就會容易被國稅局盯上。但如果有做好功課,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買賣交易流程,就不用擔心觸法嘍。
怎麼選最適合你的方式?
如果你想控制稅賦又安心傳承
→ 可考慮結合「分年贈與」+「部分繼承」的混合策略
如果你不急、也想省麻煩
→ 等待繼承是最節稅,但風險是無法預知未來情況
如果你小孩真的是有能力購屋的
→ 可搭配正式買賣流程+合理價格+資金來源證明,進行真實買賣,未來可節稅
結語:傳承資產不只是「過戶」,更是「傳愛與安心」
別讓一輩子的努力,因為不了解制度而變成家族間的爭執或沉重的稅金。
不管你是想留一間房給孩子當保障,還是想分配資產讓家人安心,都應該用最省心的方式,希望這裡能夠幫助到各位,讓你的房子傳得下去,也傳得安心!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你家裡的長輩、親戚或朋友們!
也歡迎加入我的Line好友,我會不定期分享房市資訊、節稅策略、傳承教學,幫你避開盲點、掌握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