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預售屋好嗎?會不會風險很大?

預售屋的魅力與隱憂,一篇看懂,買得更安心!

還記得前陣子遇到一對夫妻跟我去看房,帶看中途問我說:「阿豪,現在預售屋這麼多,我們到底該買預售屋還是中古屋呢,可是又怕房子沒蓋好到時候與預想的有落差怎麼辦?」

預售屋的確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,但同時也藏著一些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「眉角」。這篇文章,我想用我的經驗(因為我本身也是選擇了預售屋)來跟你分享,買預售屋到底好不好?適不適合你?又該注意什麼細節?

預售屋簡單說就是「房子還沒蓋好,就開始賣了」。

建商會提供樣品屋、平面圖、建材規格書、預售合約等資料,讓你先看未來房子的樣貌,待付訂後並簽約完成,就開始分期付款,一般會分為定金、第一期款、工程款、銀行貸款、尾款保留款、暫收款等,待完工交屋以後才會真正拿到權狀及鑰匙。

分期付款雖然比較沒有壓力,但「看不到、摸不到」的東西,也正是風險所在。

二、買預售屋的五大優點

1. 資金壓力小

買預售屋通常是分期付款,從簽約、開工、工程款一路慢慢繳,前期只需準備定金+頭期款,相比中古屋一次就要貸款下來,對首購族來說比較好準備。

2. 可以挑戶別、樓層、座向

預售屋還沒蓋完,戶別選擇多,可以根據預算和喜好挑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。

3. 房子全新、管線規劃現代化

新房子不只格局新穎,還多了很多現代建材、智慧宅設備、省電規劃,甚至還有許多公設可使用,入住後相對舒適。

4. 有增值空間(視地段而定)

如果買得早、地段又對,有機會房子完工前價格就上漲了。

5. 可轉約(部分建案)有操作空間

有些投資客會利用預售屋轉約來做短期套利,但自從112年7月政府頒布平均地權條例後,排除特定人士經政府審核許可者,凡是預售合約均不得再轉讓給他人,所以要特別注意,這個部分也不是人人適合,風險與利潤需自估清楚。

三、買預售屋的風險與缺點

1. 交屋品質不確定

樣品屋看起來漂亮,實際交屋卻跟你想的差很大。建材有可能偷工減料、漏水疑慮、公共設施縮水等問題,如遇到時不容易追究。

2. 交屋時間可能延遲

建商若遇到資金、施工、法規等問題,很可能延遲交屋,甚至有爛尾樓風險。

3. 需承擔市場波動風險

房價若在完工前下跌,可能出現「買貴了」的情形,貸款成數有可能會變少,自備款就要較多,但這部分還是要看建商的信譽了,有些會有保證八成,還是有良心建商存在。

4. 契約內容多陷阱

很多人簽約時沒注意小細節,例如:違約條款、公共設施比例、建材替代條款等等,交屋才發現跟當初想像差很大。

5. 建商信用很關鍵

如果遇到無良建商,後果可能比想像中嚴重,不只延遲、減配,甚至收款後人間蒸發,所以會建議盡量找大建商為主,推案頻繁或是資本較雄厚的,如果是一次性建商就必須特別小心,若有必要真的想購入也等完工後取得權狀再出手也比較安心。

四、預售屋 vs 中古屋,有哪些差異?一表看懂!

選擇買「預售屋」還是「中古屋」,其實都有各自的優缺點,端看你的需求與生活狀況。以下用表格整理兩者的主要差異,幫你快速釐清:

五、買預售屋最容易忽略的「關鍵細節」

這些點很多人不會特別注意,但卻超級重要:

1. 一定要看「建築執照」與「基地所有權」

建商是否真的有權開發這塊地?有無分割共有?這些在謄本與建照都查得到。

2. 逐條審閱預售屋買賣契約書

很多建商提供「範本契約」,但其實裡面細節差很大。可以請專業代書或房仲幫忙審閱。

3. 了解「保留款」與「履約保證機制」

目前法規已強制預售屋必須有履約保證機制,確保建商拿不到錢就跑路,但你還是要清楚保證單位是誰、保證方式為何。

4. 樣品屋不是交屋標準

記住一句話:樣品屋是行銷,不是交屋保證!
一定要看建材說明書與預售屋合約中的規格表才是最真實的。

5. 未來社區管理、車位、公共設施規劃清楚嗎?

太多糾紛來自於「交屋後才知道」的公共空間爭議,一定要事先搞懂大樓設計與權利範圍。

6. 未來的月繳金有計算清楚嗎,我們是否能負擔得起?

大多買方都只想到前面的頭期款夠不夠,卻忘記之後的貸款需要繳多少錢,就像我文章最一開始的小夫妻一樣,因為不了解預售屋,只想到前面卻忘了後面的月繳金才是最重要的,切記一定要購入能力範圍內的房,以免少了生活品質甚至嚴重還需變賣房產。

結語:預售屋沒有絕對好壞,重點是適不適合你

買預售屋,就像談戀愛看的是「未來的樣子」,有可能很美滿,也有可能出現落差。

重點不是怕不怕風險,而是你懂不懂你正在面對的東西。

如果你想買預售屋,請記得:
找一個懂行情、會幫你審合約、敢講實話的代銷或仲介,會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。